1941年12月7日夜至8日凌晨,欧博abg日军空袭美国驻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
在巨大的体量差异面前
闪电战只是提前了自己的死亡
(图:U.S. Navy/Wiki)▼
在大洋的另一端,“马来之虎”山下奉文也率领精锐借道泰国,直扑马来西亚,在攻陷新加坡时一举俘获十三万英军。其他东南亚各处的日军也一齐发难,半年时间内,日本军队仅动用了11个师,就大败美、英、法、荷等国军队,快速统治了大半个东南亚。
新加坡作为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重要战略据点
也就抵挡了日军一周多时间
(日军进入新加坡市中心&被俘的英澳士兵)
(图:wiki)▼
而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战场上,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为什么列强在东南亚败得那么快?
相比太平洋和中国战场
日本在东南亚方向进展是最快的▼
丰饶的东南亚与饥饿的日本
日军入侵前的东南亚,除了泰国保持勉强的独立外,其余的土地都处于西方列强的瓜分殖民之下:英国占领缅甸、马来亚和新加坡;美国占领菲律宾;法国占领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荷兰占领印度尼西亚;葡萄牙占领帝汶。
很快,他们就都是日殖民地了▼
这些土地上的热带种植物和天然矿产是令列强流连忘返的主要原因。
只要成本低,就可着劲儿开发
(图:Janakey Raman Manickam)▼
同样的因素,欧博官网也吸引了日本帝国的注意。
作为一个资源极端贫乏的岛国,日本的石油、橡胶、原料铁及粮食等大量战略资源都依赖进口,而东南亚地区这些资源都相当丰富,特别是被日本看成战争血液的石油。
“荷属东印度是东亚的石油宝库,年生产量约八百万吨,计为日本的二十倍。日本当时每年需用石油约五百万吨,而其自给能力尚不足十分之一。”
西方列强试图通过石油禁运达到遏制日本的目的
但对于在东亚作威作福收获颇丰的日军来说
必须要有充足的石油才能继续侵略的脚步▼
攻占东南亚,对于一直试图实现“自给自足”国防资源体系的日本无比重要。再者,占领东南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孤立中国,切断中国接收外援的两条重要的陆上交通路线: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为中国西南的抗日战争提供后援保障
是中国和东南亚盟国的物资往来通道
断掉滇缅公路也就是要断掉西南的输血管
(图:Wiki)▼
为了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日军迫不及待地北上或者南进。“北进”是出兵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主要靠陆军。而当时大量陆军被拖在中国战场上无法抽身,加之两次对苏用兵的失败,日本对“北进”信心不足,更重要的是荒凉寒冷的西伯利亚在当时缺乏日本最亟需的石油资源,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日本入侵东北建立伪满国后野心更甚
和带着蒙古的苏联不断发生边界冲突
不过也没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胜利成果
(被俘的日本兵和坦克 图:wiki)▼
“南进”主要靠的是海军和空军,欧博在内斗严重的日军内部,这两只军队在中国战场上只当了配角,自然不甘心让陆军一直出风头,加上资源与包围中国的考虑,最终南进成为了日军的选择。
而日军将要面对的西方列强,此时十分虚弱。
德意志采取闪电战术
仅用6周时间就踏平了法比卢荷
(在巴黎游行的德军&法国难民)
(图:Wiki)▼
由于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当时殖民东南亚的多个列强实际上多数已经瘫痪。法国与荷兰本土已经被德国占领,真正有能力在远东一战的英美两国,一个为抵御德军已经自顾不暇,另一个则坚持孤立主义作壁上观,虽然军队数量不少,但并未做充分动员。
此时元首游巴黎相当于游自家后花园
(图:wiki)▼
更重要是,列强普遍存在绥靖侥幸与大意自负的心理。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牺牲中国利益满足日本,把祸水北引甚至与日本做生意大发战争财;另一方面又看不起日本,认为其进攻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威胁。
在张伯伦的主张下,英法牺牲捷克与德意签下《慕尼黑协定》
殊不知希特勒的胃口又岂止一个捷克
比如美国在开战前夕,欧博娱乐反而增加对日出口战略物资,1941年出口的生铁、钢板和废金属这些材料就比1940年增加了三、四倍(按货币计算)。
老牌殖民帝国的代表英国更是傲慢,首相丘吉尔甚至说:
“我认为日本不敢对抗美英俄等国的联合战线...… 只要我提到的舰队一到, 尤其是开到一艘‘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日本更会迟疑。这可能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日不落帝国的骄傲和首相的强势
不仅不把日本当回事
前期对于日本在东亚的侵略行为还采取看笑话的姿态
(图:wiki)▼
打脸的是,英国以“威尔士亲王号” 为核心的东方舰队开战后被日空军炸毁。事后丘吉尔才如梦初醒,“我们和美国这次都大大低估了日军的空战效率。”
1941年12月10日沉于中国南海
(图:Wiki)▼
攻心为上
列强的心态在某种意义上也并非完全错误。
与列强相比,日军的确并没有军事上的压倒性优势。单从上数量上看,日军在海空军方面只是略占优势,而盟军在陆军数量上还略胜一筹。
但从兵员素质上看,日军却完胜。列强殖民政府的防御部队主体是当地的雇佣兵,他们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应有的作战素质和心理建设,根本无心为宗主卖命,甚至有不少人将日本视为解放者。
殖民地土著没有武力斗争能力更便于殖民主管理
临时拉起的杂牌军,不仅没有为国家斗争的热血
甚至还可能希望宗主输...
(印度人报名参军)
(图:wiki)▼
更何况在入侵前,日本就对东南亚做了长期的情报和舆论工作。
在政治上,日本打着“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旗号,竭力吹嘘自己是“亚洲之光”,力图把自己打扮成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者, 把对东南亚的侵略美化成是“解放”。
亚洲崛起的口号喊得响亮
(图:)▼
在向英美正式宣战的《宣战诏书》里,天皇强调: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自存自卫”和“东亚之安定”。此后日本大本营决定把这次战争命名为“大东亚战争”,东条英机称更称其为“圣战”。
东条英机召集受日本影响的亚洲政权开大东亚会议
并通过了《大东亚共同宣言》
宣扬要赶走帝国主义,建设共存共荣秩序
相互尊重自主独立的大东亚共荣圈
(图:Wiki)▼
蛊惑人心的宣传迷惑了一部分东南亚精英。他们在残酷的殖民统治下一直谋取民族解放与独立,却不得法。这时在他们看来,强大的日本就成为了一支足以扫清殖民者的力量。
日军在菲律宾发放的小册子
“争取独立,停止战争以及听日本的"
(图:)▼
唯一独立的泰国政府早已把日本视为潜在同盟。在东南亚战事发生前,法国刚刚向德国投降之时,见风使舵的泰国披汶政府就与日本签订了友好条约。而后日军“借道”泰国进攻马来西亚,披汶政府心领神会地推行不抵抗政策,在日本“占领”泰国后,披汶政府又日本签订了攻守同盟条约,并向美英宣战。
泰国在被日本入侵之前抱紧日本大腿
在与法战争中落了不少好处,但未加入轴心国
还在1940年发布了一部宣传中立立场的电影
(电影《白象之王》剧照 )▼
在缅甸,一直与英国人斗争的独立势力人民革命党,同日本签订了秘密协定,要求日本帮助组建“缅甸独立军”。在日军入侵时,这支力量更是主动当上了“带路党”。“缅甸国父”昂山早期也曾赴日本接受军事训练,在归国之后成为日本殖民体制下的国防部长。
不仅学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还十分理解日本泛亚主义
(图:Wiki)▼
在菲律宾,日本扶持了一个亲日的共和国。在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联盟党与日本相勾结,公开表示只要日本不损害印尼的独立,愿意为日本进攻印度尼西亚做内应。日后的印尼的两任总统都参加了日本的军事培训。
帮菲律宾赶走了美军的日本人
扶持了一个存在了两年的傀儡第二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唯一的总统劳雷尔)
(图:Wiki)▼
在西方殖民下,本地土著精英的政治权力与军事权力都受到很大限制。反观日本驱逐西方殖民者后,出于维持自身利益的需要,积极鼓励土著参与政治组建军队,给予了本土精英前所未有的活动空间。
在文化上,日本也大力宣扬“亚洲人优越”的思想,强调自我牺牲、精神力、纪律性,极大地洗刷了东南亚人屈于西方殖民者之下的劣等感。客观地说,正是在日本人的保护下,独立意识第一次深深扎根于东南亚精英心中。
日本帝国主义不仅军事实力不弱
连怀柔政策也用的得心应手
(菲律宾街头的日语宣传海报)
(图:Wiki)▼
只是这一切,并非是没有代价的。
压迫与反抗
解放的另一面,是对当地资源的疯狂掠夺。
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的1941年1月,日本就已制定了《南方被占领地区的实施计划》,最重要的“急速获得国防资源,并确保作战军之给养”,所以在政治上要“对原住民须促其对皇军信赖的观念,加以指导,但应避免过早地诱发其独立运动”。
“来吧,朋友们,加入我的阵营吧”
(图:)▼
日军很乐于看到本土居民反对前宗主国的独立运动。但一旦这种运动脱离日军控制,向真正的独立自主发展,又会被坚决镇压。
在“解放”的假面下,日本占领军很快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正如缅甸学者貌丁昂所说:“日本的军事统治只延续了3年,但是对缅甸人民来说,这3年比英国统治的60年还难受”。
日军的侵略不仅是在战争上的杀戮
对于妇女和儿童的残害行径更是惨无人道
(图:Wiki)▼
日军进入东南亚后,臭名昭著的屠杀行为屡见不鲜。他们在新加坡屠杀了几千名手无寸铁的华人、在越南因强行征粮造成了30-40万人饿死、在美军收复菲律宾之际,还在马尼拉屠杀了十多万平民。
前期给侵略披上温和的外衣只是为了实现目的
目的达成之后,就露出了原本的丑恶
(马尼拉大屠杀中惨遭杀害的母女)
(图:wiki)▼
当时的东南亚抗日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派系:
一是共产主义影响下的抵抗运动:如越南的越盟(越南独立同盟)、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和马来亚共产党所率领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比如在马来亚,华人为主体的马来亚人民军就在马来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军斗争了三年多。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是日占期间最大的抗日组织
其领导层主要是由华裔共产党人组成
(图:Wiki)▼
二是与西方联系密切的抗日运动:如菲律宾的远东美军所指挥的游击活动,泰国部分精英组织的自由泰人运动。
三是日本扶持起来的当地政权的自发抗日:在战争晚期日本败局显露,勒索加紧,有不少本土军队也对日本的统治公然举旗反抗,如印尼的爪哇地方防卫义勇军的勿里达起义(1945 年2 月)及缅甸政府军的叛乱(1945 年3 月)。
各种抵抗力量亦敌亦友,相互合作又提防,在日本倒台后又重新面对卷土重来的西方列强。民族、宗教、意识形态,各种矛盾交织下的东南亚在这段血泪史之后,还要走过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
日本投降后,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又回到了殖民者手里
至于独立嘛,同志仍需努力
(图:Wiki)▼
参考文献:
1.曹江涵,释启鹏.殖民遗产与关系重构:日本对东南亚的长时段影响[J].战略决策研究,2019,10(06):77-87+107-108.
2.张秋生,李先进.再论太平洋战争初期东南亚迅速沦陷的原因[J].东南亚纵横,2009(06):69-74.
3.马勇.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在东南亚的欺骗宣传及间谍活动[J].东南亚研究,1997(04):60-64.
4.后藤乾一,乔云.庞提纳克事件的历史考察——印尼西加里曼丹的日本军政[J].南洋资料译丛,2007(03):34-43.
5.郭楠. 东南亚华侨对祖国抗战贡献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