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大学月牙楼创新设计展上,欧博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设计思维与表达》课程作业作品“折纸机器人”引来不少人围观。与传统设计课不同,这门课程的学生需要画草图、建模型、写代码、焊电路、切模板……课程中,他们还需要学习设计方法、机械原理、编程技术、折叠技巧等知识和技巧。
这是高校人工智能(AI)教育的一个缩影。近期,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相继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这个现象很快引起热议,大家纷纷为“新手们”们担忧:“一时涌现出这么多人工智能学院,他们的课程要怎么上?水平是否能跟得上?”
中小学阶段引入AI普及教育
高校大张旗鼓地进行人工智能学科布局的同时,教育部也在近日表示,将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指标;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
机器人看病,机器人判案,机器人面试……近年来,人工智能渗透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为适应人才需求,教育部近日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目标。
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也被纳入这项计划里,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也将成为趋势。近日,我国首本面向中学生的AI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也正式发行。目前,欧博娱乐全国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行动计划》里还有一个亮点: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并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中,加大向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的倾斜力度。这些政策的目的在于鼓励高校加强对人工智能学科的重视度。
71所高校已布局人工智能学科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人工智能研究院,如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等。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教育部2018年认定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其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
这个现象曾在过去的几个月内引起热议,围绕的焦点是:“一时涌现出这么多人工智能学院,他们的课程要怎么上?水平是否能跟得上?”面对这些疑问,各高校给出了不同答案。南开大学称,将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方法与智能机器人等系统的紧密结合,用人工智能方法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同时以机器人系统的具体需求来推动人工智能方法的发展。
清华大学是最早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欧博allbet至今已有40年历史。清华称目前主攻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创新强国战略以及人工智能强国战略等方面。
浙江大学则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建立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据浙大校长吴朝晖介绍,浙大将聚焦机器学习算法、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协同智能等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加速构筑人工智能先发优势。
即使研究方向不同,各高校在人工智能学科布局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即探索人工智能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清华为此专门成立了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多份支持跨学科交叉智能研究的文件,如跨院系的教师兼职制度。计算机系的教授可以到生命学院兼职。“以前国内学校的学科交叉很难。”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称。
吴朝晖也向记者表示,浙大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创新联盟、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创新资源,充分汇聚计算机、统计、数学、医学、人文社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力量,全面推动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式转型和实力的提升,逐渐形成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会聚、共生共享的创新网络布局。
教育部等为AI办学提供咨询
在这场对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热议中,有一方质疑:“人工智能热”需要理性对待,不然会变成“虚热”。尤政也认为,在看到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加强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高校更应该静下心来,坐人工智能这个热门领域的冷板凳,欧博百家乐切实支撑人工智能的应用。
“对我们教育而言,人工智能也会带来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包括既有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的个性化学习、跨媒体学习、终身学习等等,所以人工智能将会推动教育的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从而加速推动学生培养课本内容、教育方法、评价体系、教育管理乃至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尤政称。
他还认为,高校的人工智能需要更多地担负起在未来的竞争中起引领作用的责任,“高校要立足于未来十年甚至更久以后用到的知识,而不是把现在一些相对成熟的信息领域(如大数据、云计算等),简单应用到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里”。
人工智能是新兴学科,高校在这场大布局需要的是多方面的支撑。在6月8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也透露,目前,教育部和工信部已经牵头准备联合开展智能教育领域的咨询项目,对这个领域进行战略性研究,对未来的教育范式的变革提出咨询建议。
聚焦
大学如何“玩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中国有很大应用场景红利
有观察者称,以教育部出台的《行动计划》为时间节点,中国将迎来人工智能人才的大爆发。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表示,不能被热度冲昏头脑,大学需要坚持科学精神,合理地进行学科设计,政府层面也需要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让这场“AI教育变革”稳扎稳打。
AI是什么?“至小有内,至大无外”
实际上,人工智能对于普通人而言,定义模糊。广西学生刘某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在做填志愿准备时他注意到,南宁学院有一个人工智能学院,今年秋季开始招收人工智能类专业本科生。“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要不要填这个?”他向同班同学咨询,但大家给不出一个确切定义。
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在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看来,人工智能“至小有内,至大无外”,具有理论交叉、技术交叉、学科交叉的特点。目前大多业内人士也认为,人工智能虽具有一定的学科独立性,但是更多意义上是和其他学科交叉和渗透在一起,如计算机学科、控制学科等都是能体现人工智能专业性的学科。
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教师翁恺认为,人工智能主要做的是解决人和机器交互的问题。同时,人工智能只有与其他学科结合,如和医学、汽车相结合,才会有具体产出,其结果才能被看见。吴朝晖也认为,不能把人工智能看成一个单独学科,要看成一个领域。
AI学科如何设置?要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
对于高校而言,设立人工智能学院相较而言是易事,如何把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设计好才是难事。曾有专家质疑,众多高校布局人工智能学科,但不一定有实力做好。
翁恺并不这么认为:“人工智能是交叉学科,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学科原理,比如编程、计算机原理等,这些基础教学是大多学校能够提供的。”
对于一些具有人工智能研究基因的老牌大学而言,这套人才培养工序已经“熟能生巧”。如清华大学总结得出,人工智能学科基于多学科交叉,因此需要保持原来的计算机、软件、网络、电子、自动化等学科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研究院,为这些专业院系学生提供交叉结合研究的平台。
“比如,把人工智能的工作应用到法律的研究,在智能法庭上,双方控辩结束,可根据大数据查找具体案例,为法官提供历史判例,所以庭审结束判决结果出得很快,提高了执法的效率,这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向记者介绍。
AI课如何教?老师让玩“跨界”
“现在做AI,不跨界没法玩。”一名相关学科教师向南都记者坦言。在人工智能前沿研究者看来,人工智能在中国有很大的应用场景红利。这也是目前高校在人工智能教学方面的一个探索方向。
比如,有的高校尝试将人工智能与设计结合,还有的尝试与法律结合,与医学结合。近日在浙大月牙楼,南都记者看到,浙大与某购物平台合作,开发了短视频生成系统。根据展示,该系统能根据不同的场景模式生成定制广告海报与视频。“当人工智能与设计结合,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也让设计变得更有张力。”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此外,校企合作也是目前高校人工智能教学的一个普遍探索方向。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均与各大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有的甚至采取联合培养的模式。(南都记者 唐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