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迎“风口”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15 12:41

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上海国际汽车城。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供图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外景鸟瞰。特斯拉中国供图

日前,总投资额高达32.4亿元的一批智能网联汽车新项目成功签约落户上海市嘉定区,让有“汽车城”美誉的上海产业重镇和制造业大区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也为当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汽车的有机联合,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形态。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应用。

在此背景下,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的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如何抓住发展先机与“风口”,进一步助力汽车实现“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上海,采访有关企业和机构,一探究竟。

多措并举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梳理媒体信息,自2022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便开始驶入发展“快车道”。《方案》提出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仅给汽车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也给企业家们增添了信心。

2023年是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规政策全面落地的元年,聚焦嘉定区、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三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接连发布。此外,浦东新区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应用出台实施细则,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将重点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为何上海市政府对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关注度如此大?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汽车是上海制造业最大的支柱产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是上海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在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看来,除了政策利好,周到的人才服务也是上海吸引智能网联企业落户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介绍,汽车人才研究会多次在上海组织相关技术培训、举办产业采供对接会,目前已帮助上海近300家智能网联整车及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供需对接。此外,汽车人才研究会还以上海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从业者为研究样本形成多份专项报告,这些举措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及其人才规划提供了智力支持。

为了加大服务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力度,上海当地科技协会也推出系列举措。上海市奉贤区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区科协)副主席李杰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奉贤区聚焦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特色营商环境,不断加大政策配套支持,加快推进东山精密、德联汽车等重大项目落地应用,持续推动四团、奉城等板块标准化厂房建设,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供优质发展空间。区科协还成立了区汽车产业科技协会,面向企业开展相关科普宣传活动,并围绕‘新能源汽配、数智新经济’开启课题研究。”据区汽车产业科技协会秘书长王群介绍,协会推动超百家传统车企进行数智化转型,平均每月都组织学习活动加强企业间交流。

谈到在上海建立公司研发基地的感受,专研自动驾驶雷达技术的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楚詠焱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上海在企业落户、人才招引等方面政策完备、办理流程便捷高效,已落成的园区即将投产。“作为一名曾在德国博世集团从事多年汽车研发工作的海归人员,上海开放创新的环境与令人赞叹的服务效率深深吸引了我,同时希望带领更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楚詠焱说。

“链主”引领构筑产业集聚中心

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链主”企业的引领与产业生态构建。不久前举办的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智己汽车携新品智己L6亮相。中国城市报记者在展览上了解到,该款产品搭载了灵蜥数字

底盘和光年固态电池等多项前瞻性智电新技术,被媒体称为“超级智能轿车”。

此外,全球电动车巨头特斯拉2019年就在上海投资建设了超级工厂。特斯拉研发出行业领先的全自动驾驶技术,也带动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升级。如今特斯拉在长三角地区形成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全生态链。

完善的产业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经济师张晓朋博士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基础完备,有上汽、特斯拉等企业构建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有上海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支持研发迭代创新,更有辐射长三角的强劲消费群体支撑,使得上海具有不可替代的整体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头部企业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些隐形冠军企业在产业链细分赛道上发挥集聚作用。

上海豫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长期关注辅助智能驾驶的电子后视镜企业,曾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技术解决行业“卡脖子”问题。该公司技术总监王昌富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我们根据全球前沿标准研发智能电子后视镜,力求填补国内行业空白。目前已与知名汽车芯片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利用技术优势与产品经验围绕智驾系统展开布局,做大做强国产电子后视镜品牌,赋能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深耕自动驾驶测试领域的昆易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其董事长陈奇的带领下通过全栈自研软硬件产品,打破了国外进口垄断局面,努力打造智驾测试工具国产化新标杆。“公司以领先的产品技术及深厚的工程经验与包括蔚来、小鹏在内的知名整车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高校等全球400多家机构开展合作,力争打造国际一流测试工具链生态圈。”陈奇说。

同样注重打造产学研生态圈的还有2021年落户上海的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楚詠焱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自主研发多种高性能毫米波雷达产品,目前通过与多所上海高校共建产学研生态圈,进一步完善实验测试端上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助力国产毫米波雷达在国际市场上弯道超车。”

场景打造加快技术市场推广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在上海的市场化应用一直未停止,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时发现,近日首条智能网联“医疗线”在临港新片区正式开通,吸引不少居民乘坐体验。

“没有司机驾驶,就可以自动避开路障,真新奇!”“通过小程序预约乘坐,从‘家门口’就能直达医院门诊楼,确实方便。”一些上海市民乘坐体验后如是说。

基于场景的车辆道路测试是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环,这条线路的运营是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推进自动驾驶落地实践的有力举措。

据了解,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加快推进智能网联场景打造,将临港新片区建设成为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临港投控集团旗下新片区公交公司作为临港新片区公交运营企业,自去年获得上海市首批智能网联公交示范运营牌照以来,积极采用“需求响应运营模式”不断推进智能网联公交场景规模化运营。

除了临港新片区,奉贤区打造“智慧全出行链”示范区,不仅可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社区、园区、校区、景区、商区、城区六大典型场景出行链,还建成国内场景最丰富、测试能力最强的大型地下车库测试场景,加速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

目前,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还应聚焦哪些环节?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承良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推进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打通自动驾驶与人们日常生活场景间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该公司正配合政府打造具有重大专项的功能型平台,“我们运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设备及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测试领域的相关产品,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自动驾驶技术问题。”殷承良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王 迪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