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平台
中国新闻来源:西安网 2018年03月23日 18:13
我要分享
原标题:
西安网讯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欧博abg文化自信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内应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外应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018政府工作报告建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欧博官网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好新型智库。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
中国的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我们讲文化自信,主要就是价值观的自信。”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陈来认为,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全国人大代表、作家贾平凹看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文学经典以及全国各地的历史古迹等,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他表示,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汲取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他坦言,欧博近年来全民阅读、恢复传统文化等倡导和举措,都有利于理解、认识和坚定文化自信。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阳市文联主席廖华歌认为,坚定文化自信,须从青少年抓起。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顶梁柱,建议从幼儿园起到小学、中学和大学,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及范围,让青少年“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种树人”,让他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到动力,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并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凝聚起建设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
践行文化自信,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欧博娱乐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将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综合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外广播影视、出版机构、新闻媒体开展联合制作、联合采访、合作出版,促进中外影视节目互播交流,实施图书、影视、文艺演出等领域的专项交流项目和计划,丰富人文交流的文学艺术内容和载体;做大做强“互联网+人文交流”,实现实体与虚拟交流平台的相互补充和良性互动。通过丰富媒体交流形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媒体和文化传播机构等举措,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道路,增强中国文化形象的亲近感。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认为,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是要润物无声地推介中华优秀文化,让文化融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纽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思想理念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追求。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拓宽视野、拓展途径、整合资源,精心讲好中国故事,使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实现良性互动;通过进一步提升创意水平,让中国文化符号转化为世界熟知的文化产品和理念,让世界通过文化感知中国、读懂中国,有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研究和选择最有效的传播策略。要了解对方的历史传统、文化心理和信息接受习惯。”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认为,今天,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迈出决定性的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是让中国文化真正地走进去,走进对方的内心,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各国人民真切自然地体会到,中华文化是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优秀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表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方式方法的创新。他建议,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国际艺术藏品与人才资源,利用其他国家现有的条件,在当地完成中国艺术的展览、研究和传播,其结果成本低、见效快、影响大、融入深,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文化交流网:积极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平台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国声智库学术指导的综合性、公益性、文化类信息网站中国文化交流网以“弘扬传统文化,服务未来中华”为宗旨,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致力于搭建互联网文化交流平台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平台。
中国文化交流网聚合了互联网、移动终端、微信、微博、影像、报刊等融媒体平台,正在形成图、文、音、视等多层次的传播模式。网站与国内权威学术机构、图书出版、影视制作、非遗保护、旅游、大数据、产业园区等多个行业实体开展战略合作,形成“文化+”体系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对外传播中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2017年9月,中国文化交流网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2017SR541515)。先后获得国家商标局授予的商标权(注册号:13524174),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4-F-00156441),荣获“2014、2015年度中国政务网站优秀奖”,2016年度“互联网+文化”创新型服务平台,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3607号),在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网站自主创新建立的“中华之窗·数字博览馆”大型网络数字平台,从网络艺术馆、网络文学馆、网络非遗馆、网络摄影馆、网络学术中心五大方面以“丝路云”数字化技术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网络学术中心是中国文化交流网为推动“传媒智库”融合创新推出的网络新型智库平台,目前已推出王义桅、赵磊、陈平、张学栋、柯银斌、苑利、赵建军、张宝通、卢银涛等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的网络学术中心,对其重要观点、学术成果和社会影响进行了集中呈现和展示。
中国文化交流网长期关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配合推出涉及“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旅游、生态、养老、健康、非遗保护、中医、影视、物流等多领域的大型专题、专项行动。网站推出“丝路会客厅”“智库会客厅”系列新媒体项目,并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道,陆续上线“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论坛、“一带一路”非遗保护专项行动、“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蒙塔纳国际论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新丝路青年影像大赛、“一带一路”(渭南)友好城市对话会、“一带一路”(渭南)友好城市发展大会、“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河南中原水产物流港等大型专题,深度解读、推介“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领域的示范项目和样本工程,探索“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中国文化交流网连续5年举办“文明之光·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评选,重点聚焦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中外文明互鉴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组织,激励社会各界参与中外文化交流事业。
中国文化交流网参与联合发起的“我眼中的CHINA”城市品牌外宣项目,涵盖“我眼中的CHINA”摄影征文大赛及我眼中的CHINA·陕西、新疆、甘肃、青海、贵阳、大理、泉州、大连、郑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多项子活动。“我眼中的CHINA”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主旨,通过影像、文字真实记录和反映中国文化、经济、社会领域的新常态,促进人文交流,展示城市发展成就和巨大进步。经过几年的运营,已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塑造城市品牌的大型外宣工程,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