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绘画大师身边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2 05:42

  众所周知,欧博官网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和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都对中国艺术家产生过重要影响,俄罗斯学院派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对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美术教学的方法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邀请在俄罗斯绘画大师身边学习,对中国当代美术中的“俄罗斯影响”有亲身感受的留学生为读者梳理俄罗斯绘画艺术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

在俄罗斯绘画大师身边

图为列宾美术学院。 资料图片

  Ⅰ 领悟俄式学院派教学的魅力

  艺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并推动时代进步。从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沙皇俄国鼎盛时期、苏联时期到当今的俄罗斯众多艺术家前往欧洲学习绘画艺术,俄罗斯艺术家始终活跃在世界绘画艺术舞台上,展示出独树一帜的“俄式情怀”。我们知道,在1907年至1938年,俄罗斯绘画艺术曾处于一个辉煌的巅峰期,并在欧洲艺术史上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一时期与俄罗斯学院派紧紧联系在一起。此前十九世纪巡回展览画派的成立,其实就是针对学院派教学而发动的一场艺术革命。这场“美术革命”显示出俄罗斯画家渴望自由、更多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立场。20世纪初,俄罗斯现代艺术达到了顶峰,学院派的教学开始成熟并且多元化,但这一进程随后被叫停,并随之形成了新型的现实主义艺术。俄罗斯的学院派教学一直在变动更新,并因此为教学体系的发展和教学方式的更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在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知名艺术史教授的课堂上,我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苏联美术教学体系对中国美术教学史的影响与作用。20世纪二十年代一大批优秀的俄罗斯艺术家曾在哈尔滨居住生活,他们把俄罗斯的艺术思想带到了中国。20世纪五十年代,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教师马克西莫夫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培训班,随后一批青年画家赴俄罗斯学习油画艺术,欧博这些促成了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和教学体系的形成。

在俄罗斯绘画大师身边

图为列宾美术学院的艺术史馆。 资料图片

  留学期间的亲身经历让我感受到,我们不能用某种单一的视角来评说俄罗斯美术教学体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举世闻名的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和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学院都是隶属于俄罗斯文化部并由俄罗斯联邦艺术科学院主管的美术学院,但两所学院的教学体系却截然不同。基础课教学当然都离不开素描训练和油画写生,但进入二年级后,学生便可以选择某位教授领导的工作室学习。列宾美术学院的教育模式强调始终如一,其独特的“列宾美院风格”与中国美术学院现实主义风格的教学体系大体吻合。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则倡导自由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的风格选择绘画大师工作室,而每个工作室几乎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教学方式也通常各有特色。

  Ⅱ 我与萨拉霍夫的师生情缘

  如果说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是我求学生涯新的开始,那么萨拉霍夫工作室就是我艺术创作上的再生之所。正是在向包括萨拉霍夫等绘画大师们的求教过程中,我开始慢慢体会和领悟俄罗斯绘画艺术,同时了解和认知俄罗斯文学艺术的博大精深。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俄罗斯教授们的指引和帮助下,我开始对中华民族及整个东方艺术的精髓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俄罗斯艺术家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痴迷让我真切地意识到,我在寻求艺术真谛的道路上永远是一名小学生。艺术创作是发现美的历程,寻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历练的过程。于我而言,这也是华夏文化与西方元素及俄罗斯特色融会贯通的过程。画一幅油画,就要让这幅画渗入自己的情志和意趣,欧博娱乐融入自己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和感悟。

在俄罗斯绘画大师身边

图为学生在创作油画。资料图片

  我创作的具有东方气质的系列作品“气流与物象间的对话”,一开始就引起了萨拉霍夫老师的关注。那时候,我初见先生,只会几句简单的俄语,先生认真地看了我的画,然后神采飞扬地告诉我:最好的艺术在东方。后来,我了解到,先生虽生活在俄罗斯,近年来在北京等地举办过系列展览,所到之处,遍访当地名胜古迹,对中国的古建筑、陶器、中国画等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相遇即相通,我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学生,竟然无须与大师做过多的语言交流,就被招入萨拉霍夫工作室学习创作。画作是我们最好的交流媒介,对东方艺术相似的认知与热爱,促成了俄中师徒的美妙缘分与绵长情谊。

  在萨拉霍夫工作室,我深入学习俄罗斯油画创作技法,注重画面的构图以及色彩的运用。俄罗斯绘画以严谨的构思和高超的技法而闻名,欧博allbet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至今依然是这种传统美术教育的典范。学院的教授随身携带速写本,随时记录生活场景、人生百态。扎实的基本功,敬业的态度,良好的学风,深深影响和感染着莘莘学子。俄罗斯油画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尤其是俄罗斯油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深刻描绘社会生活、描绘大自然的艺术创作中,传达着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体会俄罗斯绘画的精髓,西为中用,将俄罗斯绘画技法融入艺术创作中,在东方式思维与俄罗斯绘画技法的碰撞与融合中,我渐渐领悟到,寻求绘画的创新与革新,要走中西结合之路,基础却在于民族文化。中西绘画的融合应该以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为主,艺术的当代性与发展应与民族性相结合,从而达到艺术的和谐与共生。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仅表现在对绘画技法的钻研,更离不开对中俄文化的深刻领悟。萨拉霍夫老师督促我要深入俄罗斯社会生活,感受俄罗斯的自然和文化特色,领悟俄罗斯的文学价值和哲学系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作为艺术家一定是终身热爱学习与生活的人”,萨拉霍夫先生如是说。

  萨拉霍夫导师是大忙人,但他坚持每隔一周就要走进我的工作室,审查我的画作。在油彩气味弥漫的狭窄空间里,曾经迸发出多少艺术高论和人生哲学的感悟。萨拉霍夫老师在一次交谈中提到,东方艺术的魅力呈现在具体的画面中,表现为独特的意境美。这种艺术特质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深刻的关联。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言,“一个艺术家只有表达整个民族和整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才能在自己周围招致整个时代和整个民族的共同感情”。引发欣赏者共鸣的作品必定建立在画家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与理解之上。先生一边说,一边拿起画笔即兴创作了一幅中国元素明晰的作品。他再次强调说,东方艺术是最具有魅力的。他希望我结合中国的写意手法,将油画表现技法同本民族艺术传统与哲学观念联系起来,焕发艺术本体生命力的勃勃生机。

  我生长于中国的北方,广袤的大地和四季分明的气候给予我艺术作品厚重的内容与灵动的形式。赴俄留学四载春秋,对西洋油彩创作体会尤为深入。在油画创作中惯常表达生活、自由、生命等主题,用色彩斑斓和呼之欲出的画面表达对“故土”与“他乡”的缱绻之情。但在萨拉霍夫老师眼中,我的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东方绘画的韵味。含蓄蕴藉、温柔敦厚,他这样评价我画作的风格。他说,作品体现的是画家的气质与修养,我把老师的观点理解为中国绘画理论中的“风格即人”。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在学习与创作中尤其注重对中国哲学精神的表现。

  2016年,为筹备参加“全俄青年画家美术展览”,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埋头于我的创作中,创作系列油画作品《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如此恢宏庞大的创作对我来说尚属首次。为了准备此次创作,我驱车3个小时,来到图拉市附近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托尔斯泰故居所在地。正值深秋时节,院子里几十棵橡树、白杨树和白桦树呈现出秋季的美艳和丰硕。故居一层有一间储藏室,在这间普通的屋子里,托尔斯泰历时7年,完成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史诗巨著。托尔斯泰的储藏室让我想起了我狭小的工作室。记得在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萨拉霍夫老师曾多次指导。他对我说,对于如此宏大题材的作品,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结构与色彩的表现,你的作品要传达历史与社会的内容,东西方艺术创作在表现宏大历史题材作品方面有着某种默契和相似性,这来自于哲学精神的碰撞与接纳。先生的话语启发了我接下来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感,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表现历史文化的厚重,用笔粗犷,色彩沉着,努力显示出雄浑的气势。画作在莫斯科展出之后,获得了俄美术界的广泛好评,并在“全俄青年画家美术展览”中获颁银质勋章。

  先生今年已经89岁高龄,但他仍然偶尔会邀请我一起在校园傍晚的林荫路上散步。每当这时我就会觉得,我们是踏在前人走过的艺术之路上,共同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萨拉霍夫先生说,他曾在阿塞拜疆生活,那里无垠的大海、高耸的石油钻井塔、沙漠落日都曾作为艺术创作符号表现在他的早期艺术创作中。“作为民族集体的记忆总是伴随着具体的生活场景而存在。这些创作内容的表现形式却可以多种多样。在学习与创作中,要关注当代俄罗斯绘画不同于传统的写实表现。当代俄罗斯油画创作表现出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极大包容与吸纳,大胆吸收东西方的艺术理念用来丰富传统绘画语言体系,并把欧洲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和东方艺术传统结合起来,使绘画语言呈现出独特风貌”。

  “用西方语言表达东方艺术神韵”——萨拉霍夫先生如此评价我求学过程的艺术表现与追求。对油画创作的民族性表达,一直是我在绘画创作中所追求的意境。如何在西方绘画语言体系与东方油画民族化发展中寻求平衡点,是我面临的艰巨课题。萨拉霍夫先生在作于1967年的《阿普歇伦的妇女们》作品中,将古典和民间元素相结合,赋予他的创作既整体、宏伟,又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一作品是对民族性与多元文化组合的一种尝试。在先生身边学画的过程中,多元化艺术创作观念对我启发极大,让我有信心不断探索中国民间元素与俄罗斯民间元素的融合、借鉴与吸收,从而在油画创作中更好地表达更美的东方,更好的中国。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