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话|苏里:摄影是指引和测试内心的试纸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21 05:40

读懂一张照片,欧博也想读懂照片背后的创作者。长久以来,拾城习惯将照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让他们替摄影师说话,现在,我们将这些习惯于埋头在相机背后的摄影师拉到照片前,听他们的故事,去理解藏在照片中的、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拾话】是拾城推出的摄影师访谈栏目,本期为第四十二期。

苏里

前《GQ》杂志视觉总监,现自由摄影师

这个世界充满了物品,但那不是客体,把物品升华为客体的就是摄影。

摄影不是事物的再现,而是事物的隐藏或消失,这才是纯粹的客体,同时,摄影可以驱除主体的偏见,是自身的隐匿而非显现,一切都存在于“消失”和“静止”之中。

我的工作更像是虚构写作,胜过现实里的真实存在。

Q&A

「拾城人问拾城人」

刘阳:你的摄影风格是如何发展的?作品经历了哪些的变化?是什么事件或时期影响了你的风格转变?自己的作品哪些是自己最喜爱的?

我真的属于没有跨越任何一个阶段拍过来的摄影师,从糖水片、风光、大光圈开始……到马格南、国家地理、街头巧合的瞬间……别人踩过的坑我踩过,别人没有踩过的我也踩了。至于什么影响了我不断的变化,我想还是内心,我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乐乐呵呵一辈子的人,我无法停止思考(可能只有最亲密的人最遭罪——我总是在变化着,在折腾着)。很多人都是“自由地选择了不自由”,而我不能承受这种感觉。对我来说,思考确实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不是办成一件事,拍好一张张照片,挣多少钱这些事情。要说印象深刻,就是那些我让自己都感觉到——拍下那张照片的时候我的意识在变化、在进步的片子。

月球的倒影

色彩-3

王炳皓:你曾说自己按快门的冲动像“动物繁衍季节的状态”“身体激素的反应”,而非“复杂的情欲”。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种状态?

2004年的10月19日,那是在深秋的枫丹白露森林里,层林尽染,一片秋色,当时完全不懂摄影的我拿着一个卡片机乱拍但是被深深地感动了,那是最最原始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感动,从那一刻起我觉得我的命运和按快门这件事息息相关了,就像遇到一个正确的伴侣一般的笃定。只是到了2018年以后,摄影就像涡轮增压一样,更让我有了如你问题一样的那个感受。

色彩-5

王炳皓:拍照的体验和拍到的照片分别如何影响你“身体激素的反应”,你更看重哪个?

必须是体验,人这短暂的一生的时间,欧博娱乐最最重要的就是感受,而照片就是非常准确地表达自己当下意识里的切片,我的很多思考非常依赖于我拍摄的那个瞬间,细微意识里的变化……我没摄影可能就像那三年没有那个捅嗓子眼的试纸一般,无从有一种可靠的比对。

零钱

颜色-11

崔力:你的摄影风格可以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是什么促使你的顿悟,然后在摄影上做出改变的?

顿悟这个词太吓人了,我没有。我觉得重要的还是自身,当自己觉得不对劲的时候,可能一切都拦不住你,那问题回来了,你到底想要什么呢?

姜豪:遇到瓶颈和困惑是如何解决的?

看书和去爱……真的去感受爱什么。

编者语:自2006年起,苏里先后以记者、编辑等身份供职于各类媒体机构近十年。2024年年初,拾城“拾集”栏目刊发苏里上述阶段的影像作品,现将链接重新发出,以飨读者。

流动的小溪

通道

周馨:苏里老师曾给过我们四个问题,我也想听听他的答案:1,摄影在自己生活里乃至生命里的地位和位置;2,自己想把摄影做成什么样 ;3,自己满意的摄影生活、摄影状态是什么样子?4,目前在国际上喜欢什么类型的照片和哪个摄影师?为什么?

至高无上。我跑马拉松,打羽毛球那几年,也是绝无仅有的一种“舍生忘死”地投入。摄影指引着我,这足够了。摄影最后回馈了我,哺育了我,这是最满意的状态。我喜欢的一类摄影师是真正思考的,不停变化的,有“自省”“自反”能力的——当他们能拍摄出很“好看“的照片后,还能深思追问的那类人。

李村长

丹霞景区

刘阳:创作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总结自己?

我觉得本质就是“体验”,一切曾经的过往汇聚在某个时刻有一种"不得不"拍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认真的,极其热爱生活的人。

梁永祥:苏兄最近的片子风格明显变了,变得内敛严肃起来,而听你说过,最近这年把时间在钻研沃尔夫冈·提尔曼斯的摄影风格。请问你是如何借鉴消化你推崇认可的摄影师的理念,然后结合自己的摄影语言从而进阶的?

我不只爱他。我每天早晨喝三杯咖啡,看前一天收藏起来,却因繁忙只匆匆扫一眼的推文,然后在谷歌上挨个搜索他们……我基本保证只要不出差,每日起码两个小时按头看图片和阅读,出差我也带着书,没事就看看。我基本是(TA们的)融合,总提沃尔夫冈是因为,欧博allbet他的摄影是世界上很多摄影师面临的问题——无畏地看。

悬垂

庆典的氛围

浦峰:我一直就觉得你是一名“武痴”,通过一门门“外功”技艺的修炼形成自己最终的武学感悟,这也让你一直在路上不知疲倦,但你咋不会累呢?

因为拍摄对于我来说不是特别厉害的片子和得到赞誉这么简单,而是心灵的试纸,掌握了“自我”,可能命运这个词就不那么准确了。

蔡山海:在我看来,你比大部分年轻摄影师还要精力旺盛,你的passion来自于哪里?之前你说你也迷茫,请问这个阶段,还有什么事能让你迷茫的?

正好,前一个问题就是回答浦老师最后一个问题所涉及的。关于迷茫……太多了,人性的悖论太多了,迷茫就太多了,但你会觉得随着自己思考的深入,就算不能解决,也会觉得不是一种漩涡似的坠落。

平行的铁轨

水泥厂

姜豪:你认为摄影图像的最终归宿是在哪里,是媒体流,还是相纸,或者还有其他?

在心。一切都是你以为。就如之前我回答的问题,摄影是能指引和测试内心最好的那个试纸。当所谓的“活明白”,一切也都不是问题了。实在点的例子就是,爱情的最终归宿是哪里?结婚,生子,白头到老?我觉得都不是,是真的爱了就很OK了。

梁永祥:国内这几年关于纪实摄影含义的探讨不断被提出,请问你是如何理解纪实摄影、新纪实摄影与直接摄影之间的关系的?你认为什么才是纪实摄影?

这确实是个技术性的探讨,这个不是只言片语说得清楚的。但是,我简单粗暴地回答就是:非常传统的马格南(不是近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个形式依旧值得很多人走下去,也依旧有很多受众,也依旧很好看。但就今天的传媒和视觉而言,那不再是一个主流了。但是,主流不代表什么,尤其对于个人而言。回到核心,没有所谓的真正的“实”,记录的不过都是个人片面的意识反馈,现在的纪实摄影应被赋予更多的可能性,把解读更多留给读者。

最强武器

县城宾馆的浴衣

染色体

赖鑫琳:你如何定义自己的影像风格?你觉得当代和纪实一定是界限分明的么?你的商业摄影看起来比较特别,融入了很多强烈的私人情绪化的东西,你是如何让甲方接受这种私有化情绪化的风格的?

我写过一句,那是画家霍克尼说的,欧博百家乐"要从自己的风格里逃离出来"。最重要的是体验,把自己沉浸进去。我一直在变化,这也是我不能长久关注一个题材并最终呈现一组图片的原因之一。纪实摄影也可以当代,关键就在于拍者的“念”在不在现在摄影艺术圈的语言体系中。很多摄影师的片子都是"动情"按下的快门,而在直接摄影中"情动"(L’AFFECT)是一个关键。商业这一块,我觉得可能找我的客户就是买单我的风格,如果我拍不出我放开的样子,他们会觉得失望。

郑新洽:作为曾经的摄影记者,如今的艺术家,请吐槽一下新闻摄影(单张现场与图片故事),在你眼中它们的局限和不足在哪?

“照片告诉你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少”,这句话非常好地解释了新闻图片的局限。

狗尾草

剑麻

周馨:你是如何理解当代艺术的?什么样的摄影才是当代的?很多人感觉看不懂当代摄影,这里的问题在哪?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很难简短给予合适的答案,就像描绘什么是爱情一样,总能找一些个案来佐证:你看这也算一种爱吧……是的,艺术也是如此。我觉得不用纠结这些,艺术这个词本身不代表什么,而自身的生活、意识才是重要的。我觉得,理解任何一个领域,最重要的是多看书,多反思。艺术家应该有“自反性”。

周馨:中国的摄影和世界还有很大差距,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摄影水平的高低有所谓标准吗?

这个差距就在于这里的本身,这里从没出现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解放人的思想,把很多认知权利给予了个体,让每个人都成为可以真正思考的个体,而我们并没有。摄影水平有高低,可能开始是技术问题,后来就是意识问题。

不规则的房间

吴薇:记得您有分享过是被逼成了INTJ-A?是因什么而转变?我是INFP-T,FP-T容易被情绪控制影响执行力,对于创作者是不小的弱点。您是如何平衡自我与原生家庭、自我与社会关系,如何让委屈 气愤不压倒性地控制自己。因为常常既觉得:还是想在摄影上有所作为,又会觉得:算了 活着就很厉害了(不是温饱的“活” 是生死的“活”)。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一下,喝一口酒开始码字:这里不得不提到潜意识这个词,因为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此,而性格,情绪的表像化又离不开人格的建立。潜意识当中,一切事物都在寻求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人格也渴望不断演进,逐渐脱离潜意识的状态。

我觉得你可以安静下来认真读一读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的书籍,我爱上巴黎,并在法国完成了我人生中最重大的转变就是因为开始接触了哲学,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我的摄影如果说受西方哲学影响很大倒不如说受到他们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助推。比如佛洛依德,荣格,拉康。

当你知道这些后,自然就会有勇气和办法对抗原生家庭带来的划痕。我成为INTJ-A很大的原因离不开在特定的时候去了巴黎,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翻看之前我在十三言的推文里描述巴黎在我人生之重的文字——“不含诱惑的深情”。

宠物市场的鱼缸

华剑:苏老师的摄影创作多是基于镜头直接成像的创作,有没有考虑用“图像写作”的方式,比如常见的是在图片上加文字或是图片拼贴之类的?另外,提尔曼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早期的展览呈现方式,例如参考教堂的结构呈现个人影像展览,苏老师有没有考虑用展览来呈现自己的影像?

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可能直接摄影对于我个人还是方兴未艾的时候,我还没有急于想更多的方式,关于展览,出书,我觉得一旦有期许,欲望就产生,欲望一升起心就乱,我不决绝,但是我不会主动想这个事情,顺其自然吧,明年巴黎有我一个个展。

华剑:很多摄影师“自我主体”的呈现会通过自拍表现,您的光头让我印象深刻,您日常创作中有拍过光头吗?自拍的时候会思索什么?

自拍的表达可能需要一种稍微特有一点的原生驱动力,这个我并没有,我还是喜欢拍摄日常的那些人,他们可能一句话就能让我思考很久,所以,我几乎时间不冲突的前提下,对于拍摄人物的工作我都不拒绝。

除草工

华剑:在法国的时候,您喜欢参观法国的艺术机构吗?哪一个展览或者哪一位艺术家的现场场域让你记忆深刻?

法国这类的机构和展览太多了 ,可以说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大型的展览都特别棒,比如去年的THOMAS DEMAND ,SASSAN的展览,明年蓬皮杜在关馆现代化改造前,最后的一个大展留给了WOLFGANG TILLMANS,那一定会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可以观看几次的那种展览。

周馨:过多推广自己的作品有时让人有“过度营销”之感,但是对于“并不有名”的摄影师,如果想更好的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有什么好办法?国外的摄影师是如何做的?

我觉得行为都可以理解都没有错误,而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个“念”!推广自己当然没有问题,这也是能力所在,但是为了什么?很多人迷失在为了火,为了钱,并觉得这是最终目的,这就可能麻烦了。就像绝对的真诚不是不说谎话,办亏心的事儿,问题在于,自己要清晰地知道这仅仅是当下条件的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是“不得已”,我不是鼓励这些,我是在举例,真正的够级别的“真诚”是一种高纬度的实在。回到摄影师起步阶段,我觉得用些“手段”当然很好,是很好,不是不可以,关键是自己的“念”要更高,真正地爱这个事儿。

烂尾楼里的树

周馨:你特别强调看书看画册的重要性,能推荐5-10本给大家吗?

不是我不推荐,我还是觉得,看好的片子,看好的摄影师,看好的画册和展览,就像找对象一样,这都需要介绍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我不是说拒绝推荐,介绍这个形式,而是对于真爱,本爱来讲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都没有一种青春期想异性时候挠墙一般的欲火中烧之感,那生活该多没劲啊......所以,自己摸着心耐着心,安静下来,自己寻找吧。

浦峰:国内的摄影社团你几乎都玩过了,说一下异同,作为一名顶流摄影师,为啥要参加这种社团?(正常的成熟摄影师一般都是不喜欢参加这种组织的)

你总是那么好奇,就像你很在乎,在恋爱里询问,上一个和你怎么样的问题,这都不重要。人很复杂,一时一念的想法都是真实的,要珍惜也要理解没有那么多为什么,都是人。舒服就不是浪费时间也是最重要的。说到拾城,我喜欢这里的一种纯粹感,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菊花

梁永祥:艺术摄影在国內很少被提起这个摄影类型,尤其是官方(协会)或者报社的记者,你是如何看待艺术摄影与国内的摄影分类的?重新进入拾城大家庭,你对拾城以后的发展与方向有什么建议或者期待?

我觉得可能他还是圈子不同,我身边很多朋友经常提起艺术摄影。这个题目真的好大,我一下子无从下口。我重新回来,希望这里每个摄影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很ENJOY在按快门这件事情本身上。

康昊:在欧洲这些年,你有创作过关于欧洲的专题吗,这期间你在欧洲关于摄影方面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专题提不上,诺曼底,巴黎真是没少拍,但是因为自己摄影风格一致不断变化,实在不能最后成为体系。欧洲摄影对于我的影响之深是入骨的,(这里只能用逗号结束这个回答,这得面聊)

温室中的王莲

康昊:除了摄影,你还有其他收入来源吗?在欧洲的收支平衡你是怎么维持的?

我都买了房子,(这里只能用逗号回复了)

康昊:你所在的葡萄牙是否有类似拾城一样的纪实摄影团体,有与他们交流过吗?葡萄牙人(非摄影人)对纪实摄影的看法是怎么样的?

放心,哪里人都一样, 包括看法,葡萄牙摄影似乎真的不是太了解,但我大概看了几个画廊,从我个人觉得似乎不太灵。

浦峰:出镜那些女人到底是谁?!

我觉得从片子里可以一目了然。

吴-3

失去儿子的母亲

张良弓:你是如何做到全马破三的?说说平时跑步训练都有些什么内容,再者跑步和摄影在你那里是什么关系?

严格、有计划的训练(分为身体和心理上)。我觉得面对任何一项完全属于自己的事情都是一样的,这里除了对这个事情的了解还有更重要的对于自己的熟悉,当一个事情不再是乐趣玩一玩的心态后,成为有目标有欲望有期待的时候,这就很奇妙了。我是个极其认真和在乎细节的人,具体怎么做到和内容,这里篇幅和主题限制我就不多说了,我就举个简单例子,马拉松里到补给站,我怎么取水,怎么做到更快,能拿到手里不掉速的喝到水我都思考过。对于我来说深入思考一件事情并去真正体验,都是一样的,因为直击内心。

米度克:我没有问题,只想单纯地表达下崇拜之情,很喜欢苏神的商业作品,期待有机会和苏神一起跑步。

好的,美好的清晨除了有一条美丽的大腿压着自己睡懒觉之外,那就是约着跑友一起遛腿了。

液压系统

本期拾话第二部分将展示苏里的作品《红书》

红书

这是自那非常不悦的三年后,去年开始的内心记录和探索,灵感来源于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红书》。这一系列图片就像我的私人日记,试图展现一些模糊却真实的精神体验,描绘一种更为广阔和复杂的心理状态。

2023年,我鼓足勇气回到深爱的诺曼底,这片土地带给我的不仅是熟悉的归属感,也伴随着一种恍惚和不确定性。许多个夜晚,我在熟睡中惊醒,跟随着上一秒的梦境,感到身处何地扑朔迷离。房间很暗,我努力辨认模糊的轮廓:也许是橱柜,也许是窗户,试图用这些模糊的线索来拼凑现实。在脑海中搜索前一天晚上的片段时,我仿佛经历了一种短暂的真空状态,安静而玄幻,不依附于思想或环境,只有当大脑重新启动,才会意识到“我的身体在这个世界上”。

这种游离与不确定的感受贯穿于我的摄影中,它们来源于真实世界的细节,却又超越了表面的现实,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诺曼底的德国士兵墓地,我看到了一种理性的宽容——法国政府为曾经的侵略者修建墓地,这不仅是善良或美德的体现,更是一种成熟的、体系化的思辨。在包头钢铁厂,我拍摄了一套德国70年代西马克轧钢机的身躯——这台设备以精确的降温控制重新定义了我们两千多年淬火技术的传统。

这些画面彼此独立,却又隐隐相连。我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想象中的实验室,每张图片都在探索身份、历史、关系,或者单纯地记录我的思考和感受。这些记忆就像那张巴黎贝尔拉雪兹公墓中一座1820年的墓中的尘埃,散落、模糊,却又不可磨灭。

这些影像的链接并不试图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下一个开放的空间,让观者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理解。这一切由读者来决定现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没有任何科学解释。

最后,致敬我深爱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先生。

请旋转屏幕观看

- 拾城出品 -

视频号:拾城dixphoto

小红书:青年纪实摄影师联盟拾城

微博:拾城DIXPHOTO

抖音/Instagram:dixphoto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