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奋力开启气象现代化新征程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11 07:55

  中国气象报记者曹颖 邱斌 

  近年来,欧博abg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江苏气象部门围绕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不断扩大气象服务领域,有效提升了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

  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规政策陆续颁布实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与省政府应急办等30多个政府部门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启动了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一批中小学校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建成,免费向全省9100所中小学校赠送防雷科普材料。南京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等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省建成了8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5部风廓线雷达、61个GPS/MET观测站、52个自动土壤湿度观测站、70个国家级自动观测站,欧博官网1075个区域级自动气象观测站等一批观测系统,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观测网络。全省基本形成以数值预报为基础,以人机交互系统为主要工作平台,综合利用各种气象信息和先进预报技术方法的预报预测系统。预报准确率稳中有升,1~3天晴雨预报平均准确率稳定在85%左右。每天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发布气象预报与预警信息。开展了农业、交通、能源、海洋、旅游、大型工程建设等专业气象服务。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已建成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962个,气象信息员达30000人。此外,为全省16条高速公路提供全天候交通气象保障服务。经国家统计局调查,2011年度江苏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评分为84.6分。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扎实推进。印发了《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欧博建成了江苏省极端气候事件检测系统,积极开展热岛效应、雾、霾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发展规律、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的研究。开展了太阳能资源评估和沿海地区风能资源精细化调查,为合理开发气候能源提供科学依据。完成 11座跨江大桥、核电站、跨江电力线路建设等重大工程及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气候可行性论证,编印了《江苏省气候图集》,气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性科技支撑作用得到发挥。

  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根据气象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建设雷达气象及强对流天气、交通气象、数值预报释用开放实验室,建立了“气象院士工作站”,“十一五”期间科技创新研发投入5308万元,欧博娱乐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获得专利6项,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49篇。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达到65.2%,入选江苏“333”高层次人才16名。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建成了71个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完成省—市—县通信骨干网升级改造,省市专线通信速率由4M升级为10M,市县专线由2M升级为8M,建成省市县三级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并投入使用。苏州、南京、常州、南通、连云港、宿迁市气象业务中心建成。全省所有台站被评为文明单位,市级以上气象部门均被评为文明行业,省气象局机关连续两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全面推进江苏气象事业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科学构建江苏气象现代化整体布局。“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江苏气象事业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时期。2011年8月30日,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江苏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合作备忘录》。当前,江苏气象部门坚持把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总目标、总抓手,凝心聚力、重点突破,全面组织实施九项战略重点任务、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2012年4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这是首次由省政府印发全省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为“十二五”全省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打开了新局面。

  全面部署气象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2012年7月16日,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这是江苏继水利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之后,省政府出台的又一个关于现代化的全省性政策性文件,文件提出了加快建设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加强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设、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完善气象科学管理体系、夯实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体系等七项重点任务。 

  积极探索气象现代化科学评价体系。江苏省气象局与省统计局联合对江苏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努力使之能科学、客观,更能体现和反映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提出的指标体系具体涵盖5大类、16条,体现全面性、重点性、通用性和定量性的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2012年9月18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气象局、省统计局《关于开展气象现代化指标进程监测评价的意见》,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全面落实气象现代化建设重点项目。加强项目支撑是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保障。6月2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江苏省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六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全部建设投资方案,这是江苏省首次一揽子安排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投资计划。近期,江苏省发改委、财政厅、气象局即将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实施我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重点工程的通知》。

  全面动员奋力开启气象现代化新征程。2012年9月26日,江苏省政府召开全省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部合作备忘录及《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全面部署江苏气象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到2015年,江苏将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满足江苏地方需求和国家气象事业发展要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气象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气象事业整体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再经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责任编辑:叶海英)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