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毕业照
又是一年毕业时。每年的6月底7月初,各个高校的校园里都要上演一出“别离”大戏。班级聚餐、合影留念、KTV唱歌……这些都是现如今大学校园最流行的毕业活动。而在半个世纪前的战乱时代,那时老一辈的大学生又是怎样迎接他们的毕业时刻的呢?昨天,记者采访了几位民国老人,他们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当年大学毕业的情形。
梁宝瑛 84岁,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全校同学录上贴着“正装”毕业照
今年84岁的梁宝瑛老先生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告诉记者,那时因为正处于战乱时期,能够上大学的人非常少,基本上每一届学生的总人数也不过几百号人。因为院系少,人数少,所以同一届学生的相互交流也比较多,因此在毕业的时候,全校同学会(相当于现在的学生会)就会出面整理全校毕业生的资料,为这一届的学生统一做一本“某某届全校同学录”。
他表示,全校的同学录相对受重视,都是“正装”的毕业照,而班级也会有单独的同学录,这里面的照片就自然得多,一般都是平时的生活照。
毕业时校园内高唱《毕业歌》
提到当时毕业的情形,有一点梁宝瑛特别进行了强调,那就是大家满怀激情地在校园内高唱《毕业歌》。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84岁的老先生依然将歌词记得很清楚。“因为我们上学时时局是非常动荡的,很多人都没能读完大学。那时我学的是航空专业,因为这一专业在战时是非常紧缺的,所以当年招生时收了两个班,80多人。但是到毕业时,却只剩下40来人了。很多同学都奔赴了战场,所以到毕业时,想到这些同学,想到当时的时局,以及我们以后的出路,大家都能深切体味出《毕业歌》中透露的激情。”
邰联元82岁 施瑞衡79岁
194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校
校长为我留言“学习真理,服从真理”
聊到当年的毕业场景时,邰联元老先生还是印象深刻,言语也显得兴奋而激动。
他向记者描述他们当时流行的一种纪念册,有各种颜色很是漂亮,毕业生们每人都会挑选一本。因为当时的高校学生人数不多,所以学生们和校长、老师都比较熟识,毕业时很多同学都会拿去让校长、老师和同学签名留言。大家都很认真地写些祝福或者寄语,同学间写些对他人事业情感的祝福。老师们则喜欢用古书上的一两句话来指引学生的明天,譬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然后用毛笔签上名再盖上印章。邰老先生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的校长洪为法先生给他的留言―――“学习真理,服从真理”。
到毕业时,男生女生分开拍照留念
施瑞衡老先生是邰老先生的同学,他也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他表示当时整个学校的女生很少,男女生的比例大概为10:1,而且这些女生多为老师们的女儿。他所在的班级40多人,不过三四个女生。“那个时候,男女生之间几乎没有往来,本来以为毕业时会有所改变,结果拍毕业照和毕业聚餐的时候还是男女生各顾各。多半是因为当时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男女间的交往基本上是能免则免。”
链接 如今大学生毕业情形
通过梁宝瑛、邰联元两位老先生的回忆,我们了解了他们那个年代毕业时的有趣情形。昨天,记者也采访了2007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他们的毕业情形,却是另一番景象。
很难聚齐,流行小群体活动
毕业留影、毕业典礼、毕业聚餐,这些集体性的活动在学院的安排下很有条理地进行着。但学生们总不会如数出席。究其原因是活动安排的时间过于固定,和他们的个人时间有冲突,于是他们更倾向于小群体活动,譬如以宿舍为单位,或者几个要好的朋友,认为这样自主性比较大。
毕业活动,KTV、酒吧是首选
现在的毕业活动形式较为多样化,KTV、酒吧是首选。大学生普遍选择这类方式,主要是觉得可行性强而且方便,气氛也很不错,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心里话,很随意很舒心。位于仙林大学城附近的几家KTV最近一段时间生意很火,尤其是下午和晚上的整包场,由于价格优惠更是受到毕业生的青睐。除此之外,短程旅行也是很好的选择,去南京周边某一个风景秀美的小城镇,在玩乐中加深彼此的友谊,确实是很不错的主意。
纪念册留言,已是过去时
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时候大家还会兴冲冲地拿本纪念册找同学留言,但现在很少看到这类景象,一个手机短信便能完成相互间的祝福传递。而网络的盛行更是让沟通方式多样化,毕业生们更愿意留个MSN、QQ或者E-mail。因为这些联系方式都可以用电子记录,所以很少有人拿本纪念册详细地写下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毕业餐,用泪水记录画面
“吃饭喝酒喧闹,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大笑的,但临近尾声的时候大家都抱头痛哭起来,谁都不知道要怎样说再见。”刚参加完毕业聚餐的学生讲起这画面的时候脸上满是不舍的表情。
今天分别了,期待数年后大家的再次相聚,到时候各自的事业家庭,定会是别样场景。(季烨 刘磊 邵丹)
责编:陈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