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积极开展结对帮扶:记者编辑沉下去 扶贫路上手牵手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10 20:17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在河北省滦平县兴洲明德小学调研并进行爱心捐助。李舸 摄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在河南省虞城县的扶贫车间调研扶贫产业。周谦 摄

    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在河南省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实地调研扶贫产业。周谦 摄

    新闻报道变资源

    组织记者深入河南省虞城县、河北省滦平县进行采访,欧博abg为两县共刊发6个整版报道。通过整版报道和重点稿件,显著提升了两县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对两县吸引投资、汇聚资源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记者编辑当校长

    开展以“名誉校长”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精准扶贫活动。目前,人民日报社13名同志担任了河北省滦平县13所贫困小学的“名誉校长”,先后组织开展了夏令营、筹建在线视频教室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新兴产业引进来

    协调相关部门,引进扶贫产业。如,促成全国首批农村新能源革命试点县在河南省虞城县落地,使3334个贫困户每年每户增加3000元收入。协调河北省滦平县60兆瓦的光伏扶贫项目落地,项目建成后可使2000个贫困户每年每户增加3000元收入。

    基层党建结对子

    广泛开展基层党建扶贫。人民日报社30多个基层党组织,与河南省虞城县、河北省滦平县的贫困村党支部结成党建帮扶对子,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过组织生活,党建带扶贫、脱贫促党建。

    优秀干部到一线

    选派优秀处级干部到贫困县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欧博官网分管或协助分管扶贫工作,定期轮换,轮换时间一般为1—3年。定期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定点扶贫县贫困村任第一书记。

    企业老总请进村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报社定点扶贫工作。如,开展招募“名誉村长”活动后,22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认领担任虞城县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名誉村长”。“名誉村长”均与贫困村签署了帮扶合作协议,运用市场化手段助力贫困村开发建设。

    记者手记

    时圣宇:付出关心 换来交心

    自从精准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党员干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要求,经常会深入乡村开展“绣花”扶贫工作,对自己帮扶的贫困户更是入户多、关心多、帮扶多,和群众建立了浓厚的鱼水之情,脱贫攻坚已是干部群众手拉手心连心的平台。很多群众表示:干部隔三差五就会来,甚至很多自己还没想到的事情,欧博干部就给操心一起办了。群众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有道理的,经过这几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干群关系得到了升华。

    8月18日“温比亚”台风过境,柴王村所在的河南省虞城县谷熟镇单日降雨量达到400.3毫米,防汛救灾、转移受灾群众成为最紧急的事情。“你看冒雨排水的、背老人的不都是干部的身影吗?党的好干部、好作风回来了!”有群众这样评价。

    脱贫攻坚是一场伟大战斗,也是一个锤炼干部的熔炉,干部作风在脱贫攻坚的具体操作中得到了锤炼,为民情怀更加浓郁。我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于2015年8月受人民日报社选派到贫困村河南省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经过两年的努力,建好了一个班子,带出了一条致富的路子,欧博娱乐韦店集村于2017年实现全村整体脱贫。我于2017年6月到了一个新的贫困村虞城县谷熟镇柴王村担任第一书记,目前正在为全村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努力着,我们一定拿出“绣花”扶贫功夫,让柴王村的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迈进小康社会。

    人生能有两个贫困村第一书记的经历,我深感庆幸,庆幸能赶上这样一个好时代,让我能够有机会到农村,到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和教育,这将是我人生一笔永远的宝贵财富;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最前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的大格局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个人价值融入了时代意义。(人民日报社记者时圣宇,现任河南省虞城县谷熟镇柴王村第一书记)

    吕晓勋:脚上有泥 心中有底

    900多人的贫困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自然资源比较匮乏;没有成规模的产业,农民收入80%以上靠种植玉米、小麦和外出务工……8月初刚来河北省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报到,面对村里“好山好景好无聊”的现实境况,我有些揪心。

    怎么办?我没有在农村待过,但我深信,只要“脚上有泥”,心中就有底。近两个月来,我走访了28户建档立卡未脱贫户,也对所辖4个自然村中100多户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遇到有村民“拦路招呼”反映问题,我也总是耐心地听他们讲完,因为倾听本身就是一种尊重,一份理解。从一开始警惕地问“你哪儿来的”,到如今亲切地和我打招呼,村民态度的变化,或许可以作为衡量群众工作质量的参照。

    “村里缺路灯,晚上不敢出门”“垃圾池距离太远,倒垃圾不方便”“到外面打工有点远,要是村里有打工机会就好了”……和村民闲聊的过程中,时常能听到他们对村发展现状的辛辣点评。无论是抱怨,还是希望,他们的意见、建议,就是扶贫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

    正所谓百姓利益无小事,在和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多次讨论后,我们确定了“以基建靓村,以产业强村,以文化润村”的基本工作方向。一方面,积极“托底”,确保村贫困户在扶贫政策方面应得尽得。另一方面,主动“提高”,努力为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为产业发展争取各方面资源和有利条件。

    “希望你一直在我们这里待下去!”9月17日深夜,和村会计一起看完路灯安装点后,有位村民发来一条微信,表达对我们工作的感谢。我想,这既是肯定,也是期望。只有广泛凝聚合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让农村有活力、农业有生机、农民有奔头。(人民日报社编辑吕晓勋,现任河北省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于营村第一书记)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原标题为《记者编辑沉下去 扶贫路上手牵手 ——人民日报社积极开展结对帮扶》,转发请注明来源。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